|
高桥嘴港俗称为外高桥顺岸式码头。1994年10月底建成的一期工程顺岸式码头,位于长江口南港航道南岸,下游与外高桥电厂相邻,上游距吴淞口约6公里,岸线长990米。是上海港在浦东新区新建的综合性码头。其主要功能为浦东开发开放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服务,并将逐步发展成为上海港以接纳第三、第四代国际集装箱为主体的内、外贸相结合的深水港区。外高桥港区一期顺岸式码头,属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港务公司经营。1995年货物吞吐量约230万吨,其中完成装卸集装箱吞吐量约11.8万标准箱。高桥嘴港地二期工程3个全集装箱泊位正在筹建中。五号沟位于高桥嘴港区下游约10公里处,规划拟建约30个万吨级以上的海轮泊位。 2011年4月18日,上海海事局、上港集团在沪联合宣布,上海港外高桥集装箱码头深水航道顺利开通。由此,靠泊外高桥港区的第四、第五代集装箱船可增载700个标准重箱,凭借长江口潮位的最大利用优势,可以确保5000标准箱的第五代集装箱船乘潮满载靠泊外高桥港区,从而满足船公司在上海港扩大舱位、增加配载和船型升级的需要。 2011年1月8日,长江口深水航道(12.5米)延伸至太仓,长江航运“水上高速通道”全面打通。但长江口南岸的外高桥和罗泾港区码头前沿停泊水域与深水航道之间的支航道水深相对较浅,限制了进出港区船舶的靠泊吨位,无法充分利用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通航条件和码头靠泊条件,影响并制约了外高桥和罗泾港区乃至上海港的发展。 2010年9月,上海港启动外高桥支航道疏浚工程,历时半年,至今年3月疏浚工程全部完工。经委托第三方对疏浚后水深检测,罗泾水域达到—11.5米,外高桥港区支航道水域达—12.0米,均实现了疏浚目标。据上海海事局局长徐国毅介绍,为确保疏浚工程顺利完成,上海海事局发挥海事资源优势,通过VTS、现场巡逻艇等方式,对工程建设实施联动服务,与上港集团共同研究探索现有航道水深资源的充分使用、潮汐的有效安全利用、交通管制时段船舶的合理组织分配等,并完成了上海港外高桥集装箱码头深水航道水深测量工作。 据悉,4月5日、11日、13日分别已有“地中海贝蒂娜”轮、“地中海伊凡娜”轮、“地中海比特丽斯”轮等三艘12000TEU的大型集装箱船安全靠离外高桥四期码头,船舶吃水都在12.5米左右。而疏浚前该类船舶的进出口吃水一般均在10.5米左右,疏浚后进出外高桥集装箱码头深水航道的大型集装箱船舶吃水增加了2米左右。 “4月11日,上海港外高桥集装箱码头深水航道专用海图的编印工作已完成,电子版本可由上海海事局外网下载”,上海海事局局长徐国毅表示,上海港外高桥集装箱码头深水航道开通后,上海海事局将每月对外高桥和罗泾港区进港航道水深进行测量,水深测量结果将在每季度海图上更新,同时将重新制定进出深水航道船舶编队航行的措施。 上海港外高桥集装箱码头深水航道的顺利开通,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开通仪式上,上港集团董事长陈戌源表示,解决外高桥港区支航道与主航道水深不匹配的瓶颈和矛盾,对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枢纽港建设,进一步提升港口能力与效率,充分发挥大型船舶、深水航道和码头资源的综合效益,更好地为广大中外船公司和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保持上海港集装箱业务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透露,疏浚后的码头前沿水深最大已达—13米。 据了解,目前上海港外高桥集装箱码头已有班轮航线包括部分美国线、澳新线、韩日线以及东南亚航线等,年班轮靠泊艘数、完成箱量在上海港中占比明显高于洋山港。今年一季度,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28.1万标箱,同比增长12.29%,外高桥集装箱码头为上海港领跑全国港口的贡献度最高。 |